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兄弟俩同患尿毒症 18岁弟弟自杀给哥哥捐肾(组图)

[复制链接]

4348

主题

4361

帖子

4876

积分

灌水天王(十八级)

积分
4876
时事新闻 发表于 2014-1-2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郜洪辉进行肾移植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十天已能正常行走和饮食。郜传友在医院照顾儿子8 f# t0 r' h- T! w
; Y. b1 Z1 _8 F* i; |% e6 `
法制晚报讯 没有人知道,18岁的郜洪涛服毒前,是否还存有对世间的眷恋。
/ T5 ?$ M1 B* r2 L) U8 Q# S" W6 \
' Y8 {: b* g" k, v装在裤兜里的遗书,记录下他最后的心态——“我离开了,就有更多的精力给我哥治疗了。”
  ]+ G  R$ n$ q/ }& F% `: N3 Y9 ^, F, c
和他一样,20岁的哥哥也患有尿毒症。
6 K. p( l$ @! S4 t) L
( S; m. o$ p( A1 q9 _) i! i对于这位出生农村、重点高中的尖子生来说,生命的最后一年是郁闷的,他不仅受困于病痛,也饱受经济的窘迫。而最根本的打击,来源于遥遥无期的治愈希望。于是,他服下农药,终结生命。  W! E9 a" V: \* [

$ M1 L$ }0 D5 l如今哥哥成功换肾,却注定郁郁寡欢:“如果弟弟在,换不换肾都是开心的。”0 [" ^" T9 k8 l0 ^6 |; _7 ~

! G& @; ?" I+ z- l而在那份遗书的结尾,却还用圆珠笔工整地写着——“哥,病治好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就很开心了。”5 ?  f+ c6 h; C( a1 C( V0 ~+ e
+ g1 M6 q) X" H
- o- X# x& `& X
1.jpg
0 \. o' r* G2 g9 L# R1 o; H1 p1 A5 c, h

+ S, p1 Z; x; M/ V! @6 v( b6 G, Y1 S2 t6 G, L& ~
给儿子上完坟后,郑廷霞依然在坟地里驻足、回望% ~" r2 n8 J4 t
& `5 K& b" v! o* i* E

* ?" A: c- M2 ~! y+ q 2014113738435.jpg
, i7 ^4 N. P1 Z) X" X  r" _% K
' U* S. {8 A8 \3 {0 A! w ( [; c. w, U8 V/ W; d+ Z
) Z* G' H4 Q* a. X* g# R" Q
郜传友至今保留着小儿子生前的保险卡,照片上的郜洪涛有着清秀的面容+ m! D& g5 z4 H1 ]
/ t- l$ x# H9 J# e; Y

, x+ h" q- A& ^- p# {; f0 g 20131223912497.jpg 2 c. p* L9 I& x$ T' A9 T
; U+ H" f1 m. q' ^

, @: |/ h% h8 j3 }* `/ }/ e6 O
6 H$ E! p$ g; y* \2 Q# O事前征兆   “做完透析就不回来了”
6 o( K# k" b3 V7 {+ U" f) x/ n0 D  |- i/ y
2011年7月23日上午,在安徽合肥透析住院的郜洪辉突然感觉一阵心慌,心跳加速。* M2 v$ J+ `! N! B% W' [" {

6 ?; Y9 _& q# B, K; c9 C父亲郜传友犯了嘀咕,往日都是小儿子郜洪涛做透析喊不舒服,今天怎么换成了大儿子。事后他才明白,这或许是弟兄俩的“心灵感应”。
# j7 O' Y, w; ~( ~! c$ K2 V8 U3 m% x- O% R
就在两天前,在安徽阜南县地城镇母子岗村家中的郜洪涛,给郜洪辉发短信,说自己已没有多少钱做透析了。郜传友让郜洪辉回信,说过两天他就送钱回去。1 p+ T- u$ ~+ m" Z* [5 l& J
9 q. ?; |$ z1 t0 }3 m; ?2 n
一个月前,郜传友本想带两个儿子都来条件更好的合肥透析,但小儿子却提出自己愿单独留在阜南治疗。郜传友拗不过,只带着长子到合肥求医。2 t3 P# v' h2 A6 E" C. v$ y

. ]5 |- h5 Q7 O1 t郜洪涛通常会在每周一、三、五去阜南透析。他一般会在透析前一天下午,坐20元的出租车到阜南县城,在舅舅留给自己的出租屋住一晚,第二天在县医院透析,而后返家。
8 p, ^% r; j. I1 ~1 O" l. n
* H5 ~4 h( P) w0 h这似乎注定了郜洪涛的某种计划。在郜传友如今看来,“他是想利用这段分开的时间。”- Z0 `! `, a0 h' a( r- M
6 i" c9 J$ k) E. |3 ?- e
事实上,郜洪涛在事发前已表现出了端倪。
) `# d, Y8 A$ F# u$ R; k3 l, K: D" b3 j2 H: [  X
7月21日上午,母亲郑廷霞在家蒸了米饭,又炒了鸡肉。饭桌上,郜洪涛笑着对母亲说:“我这次做完透析,就不回来了。”0 z1 A8 R/ v4 N, C3 f; y+ C

( f6 ?- A: T. h% y6 _; l6 f4 X9 }郑廷霞觉得儿子开玩笑:“别乱想,有病就看病。”郜洪涛没再接话,只顾闷头吃饭。) Y( _2 @3 e" v( S* x$ S9 `+ Z
! Z, Y) o  F' s2 ~# l$ J" r( L
对于已患尿毒症一年、身体虚弱饭量骤减的郜洪涛来说,那顿饭却吃光了一碗鸡肉和一大碗米饭。在中午又吃了一碗面条之后,他揣上几百元钱,换上干净的短袖、短裤和球鞋独自前往阜南。这套衣裤是他自己买的,只穿过一次。
; M. L# L+ I' S8 P: t8 F: x
: S5 f; K" G- I4 a没有人知晓郜洪涛到阜南后的确切动向。只知道他在7月22日下午3时35分开始透析,期间出现头疼、恶心,并要求提前下机。本该持续4小时的透析只进行了三个半小时。
) O0 H* J; W0 v* b" W$ ]. X, }* K
. o) ]6 X' _1 a当晚7点45分,郜洪涛离开医院,再也无人知晓他的动向。1 `  I  P) s8 }. Y

1 z+ R! r$ |9 X6 ^家庭希望     尖子生怀揣大学梦% P( [+ |8 K( I* ^% |' g
* Y5 R" C6 i  {! B' @9 I$ w& Q
就在郜洪涛透析的那个下午,郜传友三次打去电话,都无人接听。/ z+ N9 P% f1 z
1 g+ X& y$ b7 o
起初,他以为儿子找同学玩去了。可第二天电话还是没人接,他于是给房东打去电话。中午12点,房东回话:“快回来,你小孩不行了!”, S  v9 i( M; j- [& B

/ x6 [8 r' j/ _* Y, i; J郜传友向大儿子交代了一声,匆匆登上了下午1点10分回阜南的大巴。四个小时后,班车到站。在从车站赶往儿子住地的路上,44岁的郜传友潸然泪下。
+ d2 U- v2 P: V3 s' _& E: p5 q+ ~& {& f9 L8 ]. y
这是一段嘈杂的街道,叫卖声不断从路南的菜市场溢了出来。郜传友拐入一条狭长的巷道,明亮与昏暗瞬间交替,让他想起一年来的遭遇。# a1 `! K, G1 [/ ^

4 C/ f) O: r/ w% b0 b5 `在这个穷僻的国家级贫困县,除了打理家里的八亩多地,郜传友夫妇还在村里的窑场打砖坯,每天挣个四五十元。因为要在阜南一中上学,两个儿子平日租住在县城,只在周末回趟家。/ d3 ~  U. i' k# d- {& Y
! m7 O. B0 t2 b9 N9 l
因为出身贫寒,郜洪辉兄弟俩读书十分用功,各自担任班级学科代表。中考时,兄弟俩分别考出了676和698分的成绩。百年名校阜阳三中甚至要免学费录取郜洪涛,被郜家因离家太远拒绝。$ x) T; n2 {: {: J- s& ^3 U

) A5 i( o" n  e& N$ N弟兄俩选择了当地的省重点阜南一中。如果顺利的话,郜家将在三年后同时供出两名大学生。郜洪涛也不止一次地向哥哥提起,自己想上合肥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
0 b( d/ }8 ]) c, G% E! X. x
( H' W9 d& `9 A# h( g1 j% S“希望”也许是这个家庭当时的主题。毕竟,等待两位少年的,是学业,是未来。& J+ p. P2 Y* Z! i- e

/ E, h8 D# H4 d) ~2 T& X意外打击  兄弟双双被诊尿毒症) ]* ?  f8 F8 U  R

5 x! U- ~- |; A# d但事情却总是出人意料。
8 K0 K' J" l# U+ R8 b/ B; x
( j' t' Y# L  ^+ D7 s% a8 Y2010年6月,读高二的郜洪辉回家说自己总是头晕。郜传友还以为是他营养不良,带他去村卫生室输液。可刚打了半瓶葡萄糖,郜洪辉就呕吐不止。
; w3 S  {( v  r3 h8 H' e
: t3 v5 _* K. T: ?# q' @8 i村医建议他们去医院体检。可到县医院抽完血,医生又叫他们去阜阳市检查。等再到阜阳市,医生看过报告单,就让郜洪辉住院。
. @) @9 K! M; H+ r2 d- T& L0 N' \. c" I5 f8 C
郜传友兜里只有二百元,心里没底,他向医生问起儿子的病情。
! A* x6 Y; v6 _# b- t7 l9 t) c
  W6 Q& u+ H( J' s) F, l“刚开始我也不相信你孩子得的是尿毒症。”医生说。
1 D9 U* N) C  d" y& S: B0 K0 [3 B- d9 v5 f8 U  ~  Z
郜传友:“啥是尿毒症?”
- T0 ?" l5 @/ l. b# h& z" g' w) D& F# D: i
医生:“这是肾脏的病,得移植肾,特别可怕。如果你是农村的,你是治不起的。”) l: E  W) v. M% M) q5 [- C/ j

/ D/ ]9 t# {% q4 e) f& C2 b1 W& M郜传友当即坐在椅子上哭了起来。医生安慰他几句,建议先给孩子做透析。/ K& W0 n) J9 `, ]" ]
5 D8 ?; _' ?" Q# [! f
因为郜传友不识字,索性叫来郜洪涛留院照顾哥哥。医生诧异地发现,陪床的郜洪涛面黄肌瘦,建议他也去检查一下。6 r, H- c; G9 P+ C; g4 s2 f8 ]
) _* V0 E- E4 K( J0 [; O7 S6 n/ S
郜传友突然害怕起来。
# z8 d9 l( }% q
. D, A. d: [; P拿到化验单,不等医生解释,郜洪涛已从报告单数据中读出,自己患上了与哥哥一样的尿毒症。他长叹一声:“唉,这可咋办?”
# _# V/ y! }9 O& |2 ^5 v: Y# k
; N2 X& w* \1 g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月之内,却足以拒绝这个家庭继续前行。( U) I9 y! @2 H

: o' F2 l$ C; L. u7 A变卖家产  四处求医不见好转
9 g# h. C7 s5 D% v
/ u. M& @! `) ~7 B) {  Z此后,父子三人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
- I. w  V- @  r- u0 ^8 Q6 F" p0 R* A2 r1 d3 o
郜传友先是听说南京治尿毒症好,于是揣着借来的三四万南下求医。哥俩每人每周要在医院做三次透析,每次500元。1 R$ C- k. N* K4 @$ c& U* N

" X; D; k) |& T" ?7 s% c在南京治了一个多月,弟兄俩见病况未能好转,提出回家的念头:“爸,我们回家透析吧。”
+ [& K  c& c+ I% W+ C$ u  X5 B, i7 m! y- ~0 d
爷仨又折回阜南。2 o0 W8 a) ]' H! M
* ?" W$ P# G+ ?
为啥俩儿子都得这病?郜传友决心弄个明白。在卖掉了家里的拖拉机和一切农具之后,他又凑了七万多元。( F6 `- _# P- i& h* S- x( d
2 ~+ H! p( e7 n! a5 n+ W1 G/ c
这一次,他选择了北京。' Z7 G% @8 c! u, [6 s

4 c2 A- c* T! q3 }2 u7 y在北京,医生告诉郜传友,尿毒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详,可能与隔代遗传或感冒发烧有关。除了这些,依然是反复透析,药费如流水,却看不到头。/ B: t4 e3 {. r, W) L7 M5 g5 s( X
5 b. Y4 G; X; e- H  ~8 o
郜传友盘算着,等花光钱自己就回家。如果别人问起来,就让两个儿子说父亲生病回家了,“医院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 ]3 A5 c7 [9 M! L4 e
" e2 L8 H$ l# M% Z这当即遭到两个儿子的反对:“没钱了咱就回,死也要死在家里,赖不着医院!”- m2 [8 r' M/ B/ E% j1 q

/ I' s; g# e+ p2010年11月,父子三人折回阜南。一来二去,除了钱被花光,事却没有太多改变。6 h' r6 z: j0 R2 ]2 q

+ L# i# T  d$ ?. O: {# k% Q9 H“谁能把这个病治好?”郜传友闷在家里,“简直想破了脑袋”。
9 q& n+ n" W# j' J
8 ]4 n4 W6 A5 @3 p$ E郜传友开始四处奔走。
3 x( V# \! Z! m3 ]* q- v% D, F$ N: h( e  ]
他先是找到儿子就读的阜南一中,又向阜南县医院求助。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当地教育和民政部门也施以援手。各界为他筹措了十多万元捐款。  u; N& ?6 f; i. ?5 _  l( o' J

: S0 T- N; L7 S3 K7 ]郜传友这次下决心要给儿子换肾,听说郑州做移植比较快,他领着两个儿子赶到郑州。哪知肾源太少,医生让兄弟俩先做配型,等有消息了再电话通知。! h0 V! }7 j; L; J! S7 Z  p% n) E
& W/ u. H* H' k. u7 x" E
事情再无下文。) m7 I& I9 l3 J; E9 P3 q4 m/ D2 X
4 ^3 s4 b- R6 Y; Q+ i
偏偏这时,郜传友又被查出肺结核,不断往外咳血。除了自己透析之外,郜洪辉还要在医院照顾父亲。好在肺结核可以使用国家免费的药品,在治疗四个多月后,郜传友终于痊愈。
% J! T! j& v7 a' j1 @6 ^7 U" Q# M2 C2 j
此时他已有些疲惫:“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 U% `1 ~5 s: l/ B
- m$ u  b* F5 K+ ]- _- O
郜传友又拉着儿子到合肥配型。这一次,他希望自己和妻子能够给俩儿子配型成功。但结果他与两个儿子血型都不相符,妻子又因健康原因,无法捐肾。; q+ g& _" j9 H% Q

! d, o" r) A3 a4 E! o在合肥的那段日子,郜传友终日在亳州路、长虹路一带徘徊。他把遭遇写在地上,有好心人路过,会丢下个三块五块。除了乞讨,他还沿街翻捡垃圾桶,收集饮料瓶。1 k' h# E  [7 ?  x3 J$ _

& F) L2 \; u6 B7 ]这引发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报道后,各界又送来十多万捐款。
( _  y- D: y9 i( W: K) O; H; x
) A/ O0 v, [, o9 @配型失败,一家人回到阜南。看着父亲日渐憔悴,郜洪涛私下跟哥哥商量:“叫咱爸给你治吧,我不治了。”& }2 T9 }5 I' J$ s/ p

- F; l" i& s5 u郜传友知道后劝他:“社会都在关注咱,咋能不治了?有一块钱咱就先治一块钱。”- Y$ ]- p# c" |& d4 \: z3 G
+ P4 ^+ A6 b+ g7 ]8 w
郜洪涛笑笑,没再说话。8 P7 z. |, S' w. o) O
" o& _4 S+ o0 I$ q% ]# ]
“哪想他真走上这一步。”郜传友一声叹息。, F5 B6 r: ^% U2 t
' N$ i; D' _6 V, ]4 g. i

; r# {/ e2 [4 R; X3 Y, y5 S. ?' @; p
20141221056331.jpg
/ V7 h' e6 H0 ?$ H+ r+ F 5 J5 O. U8 K$ h6 l9 v
0 N4 e# N, |+ w4 S! }! {2 H6 c% ]$ C
郜洪涛留下的遗书
; u  _1 b! _8 t
- Q3 j- g9 x. G% u
) u9 W) a9 Z2 y 2013122920443548.jpg
( x# N; Y7 r2 e$ s- O& X  o. V: _8 \; S4 l9 d

# v8 ^  G: n  B
& \# X6 i& g/ o3 Y& {  |因为儿子患病连年举债,郜传友家的房子还是2006年修了一半时的样子,很多房屋没有门窗# b; h+ z- `7 F' M7 v& u2 `, q5 c
# L/ S: o" i9 j/ v( ]
自杀现场     “闻到浓烈的农药味”
& q. p/ O0 e0 o. r  ?1 Y
: _4 i9 R/ U9 l* L! H( s# W赶到现场,郜传友直奔顶楼。
) C% A; v- P1 @- O9 e. M; \, M6 e3 }; |, g( g0 j, K+ N  Z  l  e) X
这是一段昏暗而逼仄的通道,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借着从拐角窗户射入的光线,隐约可以看见贴在灰白墙上的各式野广告。因长期无人打扫,一脚踩下去,腾起的灰尘直扑脚面。
5 D/ a4 X  }# {0 b7 h7 d" T8 |3 d4 j; A3 I  _" B
四楼,郜洪涛的暂住地。& |4 o( I, O, \6 D/ p8 e, H0 F

) {& C" K* K: i; L9 g  w郜传友推门进去,在这间约17平米的屋子里,两扇推拉玻璃窗半开着,一台座扇还在地上转得呜呜作响。郜洪涛静静仰躺在矮床上,表情平静。
# g) r  W0 ?6 H( H! q& V2 G. c8 m! b# x  h, L
他的双手叠放在小腹之上,右腿在床上,左腿半搭在地上。一双蓝色软胶平板拖鞋随意脱在床尾。床头,那部80元买来的二手黑色触屏手机仍在充电。
; M& n7 q5 [+ z) y: i$ w. T' B
# }: D, V2 z: I8 K若不是他发青的面色和冰冷的身体,郜传友还感觉儿子只是睡着了。
0 ^! u# M8 @: ~  ]
$ M6 m- D) y( H! e“我在他身上闻到一股浓烈的类似敌敌畏的农药味。”郜传友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他事后找遍了屋子和整栋楼的前后院,都没有发现药瓶。* c' H# j: E) d# C. r' G3 q5 l
* ?/ w* }* I9 a# S! J0 g" |8 ?3 m+ u
在郜洪涛短裤的右侧裤兜里,装着一封遗书、680元现金和一张2011年7月22日做透析的发票。郜传友推断,儿子应该是在透析当晚服毒自杀的。+ r6 r' R  ?+ o3 W
; u3 W. ]3 ^+ U& H
为了不影响房屋出租,郜传友没有报案,当晚即将儿子安葬。除了遗书和学生保险卡,郜洪涛曾使用的手机等一切物事,都随着这个18岁的少年一起,长眠地下。
. l: _8 _) G1 N1 Z
! f- @: q' z8 ~. H$ U- O' e在那页末尾没有日期的遗书上,工工整整写着约五百字——“爸,妈,你们一定要把哥哥救好!如果我离开了你们,不是我不想治,而是我们家太穷了……我好想家!想我的同学,想我的老师……但现实是,我已经一年多没有踏进学校的大门了……哥哥你要坚持治疗,病治好的时候告诉我一声,弟弟我就很开心了。”
% L1 P* E9 L" u
* {5 P, K2 I" p  g' U& J) Z3 S“我离开了,但是哥哥有救了。”1 P9 X. G# M) r% a7 {) X/ H
9 i8 [( f" `; b% m. q! b2 a
自杀苗头     “说啥都劝不到心里去”
( w6 }- `: u; o2 Z* n5 v- V! A0 e9 |2 r% i: ~1 P  M2 \; }8 W/ C
郜洪涛并非一开始就想放弃。5 e4 |/ y6 b. z+ {. F0 w) e. Z1 }

" e, t) f$ B5 b“哪怕我和媳妇能够跟哥俩配型成功一对,他也不会走这条路。”郜传友说,配型之前郜洪涛还曾笑着计划,“妈给哥换肾,爸给我换。”* M8 d" P) [! y# M, F! M

" C4 h- O: p9 r2 u' I/ T所有的亲友都察觉到,这个少年的转变发生在配型失败之后。0 ~$ j- _$ Y, t8 ~* D/ X
! _& y1 o# D; u
对于这个只教了两个月的学生,班主任郭华钊依然印象深刻:“他学习很拼,总是班里第二、第三名。生病前非常活泼,总是笑着。”
# ]/ ]" w) q, ?: V6 u9 q; z/ L$ E; }$ T' ?# Z$ S7 \1 r, X
在哥哥看来,自从知道“即便换肾成功,也要终身服药”之后,郜洪涛变得十分消沉,总是一个人发呆。; {2 s  a$ N! t- n6 Y9 c" H

( [0 T8 y3 T1 B% d$ Z( F! G4 P& B# c大姑郜树芝也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他整个人跟之前不一样了,感觉说啥都劝不到心里去。”
/ @6 t3 z9 H: q; Z! p
2 x; u6 o  P( N: l4 t$ Y对于透析,郜洪涛也多次向父亲抱怨“感觉头要炸了”。阜南县医院血液透析室一份郜洪涛的43页的病历也证实,郜洪涛多次在透析时提出心慌、头痛。" @/ ^. i6 }; W, I1 ?0 _
3 M& A7 D+ q& C# [8 E( T9 y! D
他开始不止一次向哥哥念叨:“叫爸给你治吧,我不治了。”他也不按时服药,就连去县城透析,也要母亲一再催促。他的脾气逐渐暴躁。他会斥责因为自己患病而买回鱼和鸡的母亲,“有这些钱都可以用来看病了!”
" C; Z' \: ^+ C' o) G' K! y, G
7 ~" W* @$ D5 b2 i6 G" Y( v尽管如此,这个少年还是试图返回课堂。说起郜洪涛拖着浮肿的身躯带病上课的情景,郭华钊心痛不已,“他连拿书手都在抖。”两天后,郜洪涛终因体力不支告别校园。9 @- i! C8 O6 z3 x

6 |/ J! Y1 V* a  j! X& P, G这一走,他就再没回来。
+ ]! a# @2 A" `- X8 {  H- q9 I9 `/ Z$ S  z) h
终身遗憾     “弟弟在,可能我俩都好了”
3 n/ q" O# J8 v7 u7 V
0 d9 E. A8 T+ s$ ~获悉弟弟噩耗的那个下午,郜洪辉来到了弟弟坟前。8 k' S" c7 i; R9 B& h1 a( |6 M- u: I

/ s; ~% V8 M! q7 z3 m+ _7 s& G在坟地里坐着的三个多小时里,往日与弟弟相处的点滴渐渐涌上心头,他先是怪怨弟弟想不开,而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我当时开导你一下就好了……”
) D3 y$ V# x$ }9 F1 J+ T2 w4 J6 {) d5 d' j8 v
若不是怕母亲看见伤心过度,郜洪辉真想趴在弟弟坟前大哭一场。
7 g" f. K0 Z4 ]% X+ |) L$ u% H9 }6 t' H2 U! [
去年12月17日晚9点,郜洪辉被推进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6个多小时后,医生告诉郜传友:“肾移植手术很成功。”
- a2 V, B- o4 m* I, A4 U' l0 S, g% O
郜洪辉恢复得很快,术后十天,他的饭量已接近透析时的水平。但这个摆脱了透析机的大男孩并不开心,他躺在床上双眼发直,心事重重。
6 x2 T, ^) R  l6 W% G4 ]
. E' S3 y' m# E" T7 G/ [8 X“如果弟弟还在,我俩可能都会好的。”郜洪辉叹了口气。
6 `' v; O: \0 P; l# B- g5 y8 `) U. }, [* D( f" N$ e  r0 c
1月6日,郜洪辉出院。郜传友在医院附近租了间房子,方便儿子每周复查。他们家里,除了一台破旧的冰柜、一把椅子和一张木床,再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当。( l( e8 X7 y* Y5 G  K& r2 ]
2 E" ?2 w0 |. I' }, d
12月30日,郑廷霞来到儿子的坟前。她蹲下身,为儿子烧了纸钱,又放了串炮。0 p5 M! S. j" {' O+ h+ C

  r$ {. A9 Y6 y) \3 y- c与同龄人一样,郜洪涛也曾喜欢打游戏,喜欢研究象棋残局,喜欢读《中国通史》。他会在周末替教小学的大姑把作业“批得又快又好”,也会在考试后埋怨自己“还能多考二三十分”。他也时常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憧憬未来,“考上大学”,“好好赚钱,照顾爸妈”。- f) j' [$ \: Z, d! Y8 J; {; W" X
/ q* y8 w6 M* q; V) \. _
在郜洪涛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母亲始终觉得,儿子只是去了远方。但事实上,那张略有涂抹却字迹工整的遗书,是这个绝望的少年,留在世间最后的祈愿。; H# T+ f$ ~2 O/ z

9 ~- u+ k: r. o, P: }
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