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983|回复: 0

科技探秘:怎样能保障奥运圣火生生不“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55

帖子

0

积分

小留学生(一级)

积分
0
Lyra 发表于 2008-3-2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来源: 中新网 于March 24, 2008 22:47:19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m: T; m/ S9 k$ G/ Y: H
: N- \8 ?  E: K/ F& w  o2 U4 q( `- C) L& K! h; n
北京时间2008年3月24日17时(希腊时间11时),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随着最高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取火时的一次俯身,北京奥运会进入了新的阶段,奥林匹克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3 m2 N* _* R$ r4 v, R; y/ n. `' u2 W6 G8 H# W

4 L7 G9 T/ [' b8 f( D 奥运圣火在每一个人心中代表了神圣,当然也蕴含着一点神秘。
& D( Y# _: }* m* W2 H; v" X: e
' L1 E( B& g% M6 p
( x9 X# g/ O. O4 k4 M  \, h/ H 奥运火种是怎么取得的?奥运火种保存在哪里?火炬经得起风雨吗?万一要是灭了怎么办?……' V2 ]  }% L, }
; R  C, C. J2 n* m( f0 M
  J) U3 r+ h# P3 o" d
 火种是怎样诞生的?
! G  `+ ?/ G& D8 G
6 k1 l$ D0 n! |3 j0 |$ |/ c/ L
0 T0 ?; C' _5 g+ l( l6 A 从钻木取火到电子点火,人类取火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但是采集奥运火种的原理却并不高深,因为只有用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奥运圣火的纯洁,象征古奥运会传统的传承。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凹面镜取火的原理非常简单,在我国很多阳光充足的地区也用凹面镜烧水做饭。
6 @) P! t% f7 w" [, W2 f7 m2 Z$ c" n% Y  c, ~1 t
5 M; e; j) E2 o! _
当地时间3月23日,北京奥运圣火采集最后一次彩排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最高女祭司玛利亚·娜芙普利都与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尼克拉泽斯进行圣火交接。中新社发王欢 摄
/ s- d) l1 E- ^1 g, u( j5 ]' S; y; R4 T+ |  S

# ?0 P2 Z/ {: z6 e& l& W) u 圣火点燃后,火种被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种罐中由首席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会场内的祭坛,点燃第一名火炬手的火炬,随后开始它前往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行程。% j( r) M0 `4 t; i# Z, l
1 Y' d$ W' m! L* y

# c. ^+ |/ i" d3 p 由于设备原理简单,但对于阳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且女祭司只有三次采集圣火的机会,所以一旦取火仪式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就需要更改圣火采集时间或采用备用火种,备用火种一般在彩排时就已提前采集。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种采集的关键时刻乌云密布,导致取火失败,不得已采用前一天彩排仪式上取到的火种代替。! ^1 Z( c" k4 d4 }/ F

8 [7 f0 i5 H' G
, @; h/ {1 S2 I3 k+ v 怎样保证火炬在传递中“长明”
/ L( [0 Y  f6 Z' B
4 M9 Z1 W) u1 p0 h* O9 z6 H
: c% N# \5 W6 C' O$ y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将历时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圣火会在一只只火炬间接力传递。那么我们将怎样保证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不出纰漏呢?
' e' A# h0 A1 O
7 r: e9 C7 a  D1 l! y/ X) C# c' c- k  I% Z. T: Q
 首先我们来看火炬,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盈舒适且不易滑落;每支火炬的燃烧时间15分钟,这对于传递过程已经足够,因为每届奥运会火炬手数量和传递距离有所不同,此次传递每天将有208名火炬手参与传递,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200到400米,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十分钟。! o; G$ `* c% M# E: x( A! a: s/ I7 i
4 f1 \7 S# }8 @7 N0 S
: v  N: f- i$ q5 X( A
 130天的过程中,有33天属于境外接力,5月4日后圣火将回到中国大陆,继续其在内地进行97天的旅程。4个多月里,圣火将“光临”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3个城市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不说,难保不碰上刮风下雨,火炬的火焰会受到影响吗?  p3 e; G, O  F. q# H" R
2 v" |8 V& k$ |; ~% q- A1 ~1 t; |
2 e1 u& I8 U5 \3 p
 当然不会。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零下6℃到最高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据悉,该火炬令人骄傲的内部燃烧系统是由航天科工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由于涉及军工技术,火炬燃烧技术被视为北京奥组委的核心机密。: |6 }& p; B6 {2 _
4 @0 K4 O9 f. m3 u( ^
  i$ o  A0 R) z( Z1 h
 另外,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也就是说,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4 n, p) E& o1 D7 U- }* T/ b

: C9 \2 r( U3 X* ?. L# E9 T
3 j8 K; W& [. R. c 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理念在火炬上也能够得以体现。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外形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而丙烷作为一种碳氢化合物,在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同样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w/ }5 e4 A2 y. ?8 s' @0 G# l
4 x, R$ C3 ?2 f- [7 m1 }
9 ~  X! ?* x8 @$ C1 p% f
 如果火炬熄灭怎么办?
8 S& M5 }9 q) d$ D, E
/ R( G; Y: E- h. h! [( }9 ]/ x1 c3 }6 v: ?& d- [& F, D% P
 此次火炬传递,选拔了将近2万名火炬手,这意味着整个过程中将使用近2万只火炬,其中在国内每天运行10至12个小时,传递200多次,万一真的出现火炬熄灭的意外怎么办?
; @2 Y8 u0 ?- S8 H' l
: _0 ~; F8 S0 g  {4 f# p
9 B* {9 o7 U! V5 G: M9 v% [- a  x 为了保证圣火的尊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接力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所以一旦火炬熄灭,必须使用保存在火种灯中的火种引燃火炬。火炬燃烧室中有一个隔板,将其分成主燃室和预燃室。两个燃室结合,一个熄灭了,火种灯点燃的就是另一个。
4 @7 j# z- W9 F& ]
0 M7 K6 y3 r8 ]5 `  W! M3 n, Z3 c/ Y8 z: Q# m
 火种灯专门用于储存圣火火种,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就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开始时用其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此次火种灯的设计有很大突破,据火炬设计团队设计师章骏介绍,历届奥运会的火种灯,外形酷似矿灯,都未进行特别的外观设计,只有北京奥运会的火种灯,是由专门的团队设计。$ V# ^6 G0 d7 |; k  b3 N9 b; Y% }9 p

+ T1 [9 |) a0 v9 C1 ?9 D: m; Z* i4 f, j9 P" o; O0 h
 火种灯的4个不锈钢棱边,参照于中国宫灯的木制棱边。4根金属光泽的棱柱既体现了传统宫灯意义,又保护了火种盒。章骏说:“保护火种的玻璃都是专门设计的,即使是火种灯掉在地上,也不会摔坏。”
& }! _, o' |+ T6 g1 T( ?- f: ~1 `; r9 [5 x

% T; `7 \! n2 L/ P! @  z% q8 e( T 圣火可以登上珠峰吗?
2 `' k& j: V& \! y) j' ?5 C/ Y

& n/ Y: o; t6 @' V5 a+ K& G' ? 本次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圣火登珠峰的环节,怎样才能顺利登上世界之巅?
6 ^1 d1 ^  |, y( W: q% F! ]7 U9 P# T( S/ k* f% ~
! I; j: v' [! E
 2008年5月,火炬登峰队伍将择日实施圣火登顶任务。在等待登顶期间,火炬传递活动正常进行。但在奥运圣火登顶当天,其他地区的传递活动暂停,待登顶活动结束后继续进行,以避免同时出现两个与奥运圣火有关的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说:“奥运圣火上珠穆朗玛峰的准备工作已很充分。奥运圣火上珠穆朗玛峰是我们在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兑现。”
5 ]8 [! W2 J7 L  A6 @3 \9 i# M: X3 {9 u9 j9 q( y

+ }* k+ r, G/ `6 ~4 p- P2 e6 R 除了能够经受严格气候考验的火种灯,我国在各个技术层面都给予了登山队员强有力的支撑。
+ m* a) w' L5 e5 t& c
$ K- m5 q; U! Z- d, k' O8 C% r4 s& W( f/ T8 O  s$ q& F
 今年1月底,西藏自治区出台了《珠峰奥运火炬传递气象保障方案》,标志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已完成从北京到西藏珠峰的全线部署。去年,中央气象台就成立珠峰气象保障服务队,5月份首次在西藏珠峰地区建成立体气象自动观测站。
6 p) A2 M9 i$ m8 Y) C/ ~9 R9 t& q# p, h( _  S, g# k; p) p

6 S4 ~3 j5 E$ T) W. w4 ?* p9 e# X9 x 目前,该立体气象自动观测站可自动读取珠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数据和气象观测材料,并作出预报。此外,西藏还加强了聂拉木站的GPS探空观测数据与珠峰大本营的资料对比,以及在大本营进行的加密探空观测。
( X9 N' w1 K5 j$ Y
+ }+ b/ H% d. d# Y2 v8 }
, k5 R# K2 M5 V- M" b 刚刚出台的《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方案》规定,西藏气象部门将在预报服务、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与通信保障、后勤保障四个方面确保火炬传递安全。
3 v: _- |9 x" [) l0 `& _+ M3 i1 ]1 T. H
1 h: d$ q2 j( H, P" r1 M6 C+ l8 A! q
 去年7月,中国登山队刚刚完成了集体攀越世界上所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任务,创下了人类登山史上的又一壮举。
8 I# ?: g' s4 D: O# [! W8 ]" ~3 v3 t8 }3 n

) Q* w+ |' g' c. W 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说,“先进的科技装备对圣火传递者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和支持作用。”1988年我国登顶珠峰的运动员背负的氧气瓶重达14公斤,而现在同样存贮量的给氧装置只有3公斤左右,这给了登山运动员更大的体力空间。而畅通的通讯设备和全球定位仪器,也能够让补给及时跟进,避免了危险,保证了圣火传递队员的安全。
; N: f$ c9 N" f2 I' f
9 V7 C, M2 ^2 B0 X8 A
, ]* U: V5 W) Y3 }8 T, r 圣火已经燃起,一切尽待8月8日晚充满神秘的“鸟巢”主火炬点燃那一刻。% O3 R% V/ ]7 C  B7 z  @* H
* p0 D6 n0 {. C, k3 S- i% A( W
7 ]5 Q- l# v$ |( y* m
 -新闻缘起
- z4 w! l) O$ Z$ [% n/ y, e! U( w. b" \

/ n, V5 u+ c+ c0 W 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进行。北京奥组委19日就在北京公布了最终确定的奥运会火炬接力总体安排。
0 B( Y7 U4 R% [! Q0 o& a8 S4 X0 l$ D4 Q  H) f  P5 a# }: J

- w' Q- [4 {7 g 据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根据总体计划,3月24日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随后进行为期6天的希腊境内传递。3月30 日在雅典举行圣火交接仪式。3月31日圣火抵达北京,在北京举行隆重的欢迎圣火进入中国仪式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正式启动仪式。
2 E* b9 x% O" i5 z! x6 l2 e/ P( @" B; u2 J
. D. ]/ J" L* y- T2 g; z& Q: P" v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方式也十分丰富。除了手手相接的陆地跑的传统方式外,还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方式,如自行车传递、骑马传递、火车传递、轮渡传递等。(据新华网)4 N3 a/ E: @4 W$ H

6 Z# x- m5 }4 f$ y( j5 c0 O$ c! W# [& L! x5 e: t
 -
2 R7 A+ D  x' w+ C2 C, j; A2 N
9 D' _4 ^5 g" x, G- o
 水下传递奥运圣火
; [' c0 @8 S& m7 M% I6 j; \* F% ^& P3 @
' r5 y& M* Q) \7 A+ e
 2000年悉尼奥运会圣火进行了一次“浪漫之旅”,火炬手携带潜水装置,手持特制火炬在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钟的水下传递,这是奥运史上首次进行水下火炬传递。其实,水下火焰是激发态的粒子,具体存在形式可以理解为一股持续发光的气体。
: W0 c7 z" u+ B5 v2 t+ O) G( a3 d2 ?# A2 V* E/ [
. R- Y0 ^; R% K4 Q
 卫星传递奥运圣火
+ o6 `* j1 P( f8 T, s2 j2 Y: x  m! s! _* U) W5 g( @

: H- W2 R6 u; ?3 X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采取了“星际旅行”的做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像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激光技术传到加拿大———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