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清华教授提议:外来人口想要落户北京应考试

[复制链接]

4348

主题

4361

帖子

4876

积分

灌水天王(十八级)

积分
4876
时事新闻 发表于 2013-10-1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10-15 14:52  来源:京报网
. c5 K2 w, s7 h0 {/ E' _! U6 F5 h# c/ O

( B$ z0 W/ z, a: b4 f' b清华教授:“北京是全国人民的,但不是全国人民都来居住、工作的地方”$ \' q' j0 e. }7 P$ J
6 M" z  |! F; u$ ]' p7 q: p7 y0 J7 G
何谓城镇化?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在经历一场遍及神州大地的流转。
; E7 H0 @/ z3 v8 T! H3 G. p6 j# r- S* w1 t( C0 \/ G. C" I
毋庸置疑,在这场流转之中,掺杂着无序、缺乏管理等诸多问题——北京人口总量已突破原规划中2020年人口目标——这也许仅仅是问题的一个面相。
) g1 z- u2 `' v3 f8 W2 ^7 c* a6 w
/ D' ^! A; {( r- p) m" `在城镇化当中,我们忽略了什么问题?“城市农村化”现象是否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又应如何“去农村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
. ?& ~. ~: X% p  G/ G
2 n$ O" J% l! I# @$ l8 _" F“提高城市居民素质,
* T6 X, t1 q4 B0 d: `# o) _6 @3 s
" H  b: F7 _$ J  ]" }; |是城镇化的最难点”
% h) P+ ^& z" b) X. E: V7 x5 T9 f6 W
0 s, Z4 w7 T. W# l" V0 s记者: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您认为城镇化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 W$ f2 \7 K& u- Z7 q* R
7 M# b* N. _+ V) _文国玮:新型城镇化应该是高质量的城镇化,要追求五个目标。第一是要有好的经济效益,没有高质量的经济生产力,城镇化无法发展。第二是要追求优良的城市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生态、环保。第三是要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管理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4 ]% X( m. W/ Z( U- S' j' S5 A7 q0 }) S
在目前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关注这前三个目标,但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的目标:( _3 E4 m7 e3 P4 I: \" ^
) p$ L% {2 F! Y9 f' y" B0 V
第四个目标是要追求更高的城市居民素质,不能大量的人进到城市里来,城市居民的素质反而下降了。城市居民素质包括文化科技水平、社会道德风尚和法律知识以及居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意识和行为准则。# b4 A7 a, x8 @

$ I7 P5 T2 |: _7 Y+ K; T随着现代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要达到作为一个“城市人”所应该具备的“城市居民的素质”,就需要进行教育。“进城”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和文化基础水平,如果你一字不识,或者对新科技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到了城市里很多设施都不会用,就会需要很多人为你服务,这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城镇居民应该拥有基本的道德风尚和法律意识。也就是说,城市的人需要遵守城市的行为准则,恰恰这个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是最难做到的。- P, [) n+ S! m8 s9 x

- x. g6 Q' K5 `( y) a6 L0 t% K5 C第五个目标是要追求城市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的平衡协调。在这个平衡协调的过程中,在农村可以形成一个反吸引力,吸引一部分人留在农村。这一点,现在我们也远远没有做到。3 T; F! ]  X" v0 a1 i& h7 y8 o

- G, S6 Y9 Y% ^) P8 ^- @4 o记者:为何说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是城镇化最难的一环?
9 @% G" N$ G5 }. f) f0 I& Z  K5 d2 O6 N; O5 S
文国玮: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往传统农村人的意识是一种个体意识,而城市人需要社会意识。在农村人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如果这种意识不转变,就会带来很多不适应城市的行为举动,给城市、给自己带来很多问题。
  g9 B- {* {) O, q! ]  |# I1 M+ n  ]# I
- t( Z. l. A1 H2 A: i5 y9 n7 c城镇化是双向的。我们目前更强调的是单向的城镇化,这种单向的城镇化中,又特别强调人口城镇化。似乎把农村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就是城镇化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4 T7 H% A  ?% z% `4 g% G& [- O  X. Q
城镇化不但要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从农村引进来,还要将他们变成城市人。5 |* M3 N) S; C5 T6 \3 |' S" I

' o/ a% \/ C! o+ {4 C* p5 U# D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一轮城镇化的过程,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是有计划地从农村选拔优秀的青年,到城市进行文化、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可现在,一个农村人只要有个落脚点,甚至还没有落脚点,都可以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跑。而我们的城市管理缺失,对这种流动方式缺乏管理。导致需要到城市来,能够到城市来的人,未必真的能到城市里来;那些不需要来,还没有能力来的人,反而来了一大堆。这样就造成了现状无序的人口流动。
* Z2 X+ Q/ U6 J2 U9 X" v+ z  y
$ p) z) z6 K) i3 M目前城镇化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由于对城镇化的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太肤浅。' {' T+ {8 |. g$ q# O

: H' Y7 ^2 [% g' W1 u5 |' P“防止城市农村化
; n+ z; x( _  J% v1 o( T1 G" d8 U% x
政府部门要尽快作为”" w6 y$ N8 H+ |' d' x; o
8 q; i5 b, D4 Y+ U1 G8 L2 G
记者:城镇人口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是否成为“城市农村化”的原因?
( j5 b* t  s+ Y, k* j9 `3 g( N. _! D5 E' W! W! ^3 ]0 }
文国玮:有管理的城镇化和没有管理的城镇化,差别很大。有管理的城镇化,会让城市健康地发展,没有管理的城镇化,就会在城市出现城市农村化的现象。
; ~5 ~' e7 @  r+ Q0 E8 q* v5 I1 ]% E/ F: V8 |8 A
我们过于将着眼点放在人口的城镇化上,发现问题了,就觉得是人口管理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让派出所、居委会去管一管,这种思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7 P, \- z5 o+ A% s' Y+ a
+ O4 M% A0 S) }& l+ v; T: [7 f
如果农村人进入城市后,其素质没有相应的提高,意识没有相应的改变,仍旧坚守原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就会慢慢转变为“没人管,不服管,管不了”的社会现象,进而造成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没有管理、没有组织的工作,比如说贴小广告的、无照的小摊贩、游击的小工,非正规的洗车停车点,黑工厂、黑商户:造成很多非城市文明的行为举止,如翻栏杆、中国式过马路、随地大小便、赤膊行走、乱拥乱挤等。
) V+ x  @6 i3 s( g' t5 W2 r& f$ n2 M+ f8 b
出现这么多非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们住哪?许多人就会寻求就近居住,所有出现这些人的地方,就会出现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如市区里平房的违章建筑、楼房里的蚁族、群租。从而导致一系列脏乱差的现象,违章建筑丛生、垃圾成堆、脏水乱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普遍存在。9 C6 u2 Y: U! ]7 v: \0 {
  w5 O3 g9 b: O8 R3 H4 Y
接下来就是社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问题。北京各大医院现在都成为全国人民的医院,外地患者大大多于本地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医疗的资源,都被流动人口占据,从而也带来很多诸如挂号难、医疗乱象、医患矛盾等问题。, l2 c8 X( X- J3 B' F
9 u- J, M5 b- d5 f
记者: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应该更包容。
2 c& T8 D1 L. S* u' `9 T8 o9 ~: Z1 i. P  I  R4 }1 H# |% E* b
文国玮: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把外地人都轰出去。1 `' B3 K4 }( n) ~

! Q4 R, V9 ]5 }2 T4 C有一种说法叫做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不能不让人来。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个人到了城市,他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应该寻找一个科学的途径。比如你来北京是干什么,如果是工作,那么就要考虑有没有工作给你?你有没有符合城市需求的工作能力?如果没有工作你硬要来,不就成为盲流了?北京是全国人民的,但不是全国人民都来居住、工作的地方,这要分清一个界限,不能任由人口无限制地涌入城市。( ~4 m  a5 m% s2 ?" w5 r3 |6 e3 n

4 e: v* Q( w8 g6 }$ B再说到市民的待遇,如果一个外地人留在北京,有稳定的工作,对北京的建设作出贡献,那么享受北京市民的待遇是应该的,但是不是随便来个人就给予市民待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 l+ h! r, H1 F/ O/ P$ K- j* ^; z- g- [. w. m
谁应该为此负责呢?当然是政府部门。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农村化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要尽快防止农村化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 V4 D; d# X3 }( s/ V5 u  I! {
0 W2 h& r+ \2 p  T6 O& v+ y( b/ T“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
; w- `' }) \5 J' ?9 O( @/ q. Q/ b) U" o" N1 G1 `
可以考试审核”% ~- ?' s1 }4 y3 A& h) m! J
5 q1 `2 `9 s. U
记者: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途径?
3 l3 x! o& W* J1 f, p4 d* H9 V. [/ b; j+ C
文国玮:这个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这个考试分为几项,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法律知识的考试、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来北京工作,也可以参照国际经验,要有“工作许可制度”,没有工作许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处理。
' g5 x; H, B* H' {1 q$ ?/ Z, k- Y( m3 ~8 U4 F
大学毕业生可以视同文化程度合格;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工作能力合格。同时作为城市市民,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必须了解。这一系列的考核,不是说仅仅由公安局来衡量你有没有资格得到户口,应该由专门机构认证。
: i( u* w+ l% f! G' W5 v* X# q
8 B9 u- ]0 v2 f+ y, H0 o已经有北京户口的人,同样存在再教育的问题。这包括学校的教育、单位的教育、执法的教育,还有媒体的引导作用,要持之以恒,让城市人拥有城市人应有的素质。) L$ I1 X3 E- R* R

+ V) \4 ]: R2 U) M( P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一批人,没有进入管理范畴,那这部分就要严格地管理。造成农村化现象的人,例如一些没有相应素质的人,我们要将他请出去,对于已经形成的恶劣居住环境的现象,要逐步清理,恢复城市应该有的秩序。当然不能粗暴地把人轰走,要根据情况疏散到其他地方。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出面,盖一些临时住房,解决他们暂时的居住问题。
' Z8 o' f* N1 |0 v3 F* b1 ~# ~2 R4 h! Z2 D! u
记者:“去农村化”势必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人的生活成本也要提高,小商贩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4 E3 ?4 w( c. T

2 A0 p0 ]. {; i文国玮:这还是意识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明白,无照商贩的商品质量很差。就比如你在地摊上吃饭,地沟油问题、添加剂问题,吃到嘴里全是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这些食品的,许多也是外来流动人口,这种低档次、影响健康的消费,我们的政策难道应该鼓励吗?
4 f9 ^! t; Z, K0 b: A4 ?# z; G# j$ v" d& q3 {. x: Z( S9 K2 M
考虑到生活成本的问题,那我们城市中心,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完全可以发展以百年老店为主的商业网点。这里说的百年老店,并不意味着价格就可以无限制地提高。比如护国寺小吃这样的店面,价格便宜,质量有所保障,这完全可以做得到,而且政府还可以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只要管理到位,改变唯利是图的经营方式,这种店面的成本可以比无照商贩还低,将无照商贩的市场挤掉。
/ `- t1 B3 h( Z" @6 R4 q& D- g/ D
4 z1 Z1 R' Y2 o" S' k8 j6 N0 h反过来说,我们目前一些正规老字号的发展思路是有问题的,一个包子卖八九块钱,大大超过成本。如果形成这样的经营方式,那么必然造成很多人要买低档的、便宜的,给了无照摊贩机会。
" [3 y" o) x4 z
3 }" b7 m2 m0 w  S) p) G此外,政府也应制订政策,引导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我认识一个朋友,在海口搞一个设计院,二十人左右的公司。每天自己做饭,一个锅一个灶,全都解决了,成本也不高,还很卫生。职工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无形中挤了无照商贩的市场,客观上有利于农村化现象的消退。; Q" r/ \# ]& O

% I' ^# v" {  |" B2 p" b; o记者:除了吃的问题,还有住的问题。' p6 W. x' a3 N( F. G0 B* d4 u
$ y/ X; H3 S6 X+ c
文国玮:有正常工作的外来人口,其居住也未必非要靠大杂院、群租房解决,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非要群居在一间房里呢?我们能不能把廉租房提供给这些人?甚至可以建一些集体宿舍、单身公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鼓励企业自建一些集体宿舍,如办公楼加盖轻钢结构宿舍房,供员工居住。6 u2 {  o$ |- F& W9 S1 `

4 i% F/ o$ u+ A2 g8 @! C8 @( ~# K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但有关部门迟迟不去办,我不由得想,是不是问题太小了?有关部门没有动力去管理?
6 m. K- R) E2 }( f  v( z0 k9 Z; ^4 F+ Q! h6 D
再比如我们说的就医问题,不是说把外地人都轰出去就解决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北上广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地方上去?可不可以要求北上广的医生三年内要有一年去地方诊疗,帮助提高地方的医疗水平?我想这样做可能会缓解外地人过多地来京就医的问题。但我们还是得问,谁应该管这个问题?
% X! H0 d- Q+ N/ f% v
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