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1137|回复: 0

最焦虑的一代父母:“拼爹拼妈”到底拼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85

主题

85

帖子

107

积分

加国苦力(七级)

积分
107
小迪 发表于 2019-5-1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们很可能是最焦虑的一代父母。
现如今,打开微博、微信,谈到育儿,满屏都是各种焦虑~
再谈到教育,满满的焦虑感更是隔着屏幕就吓退了好多没孩子的人~~


本来想写一写如何做不焦虑父母,但下笔发现,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竟然不能说服自己。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为孩子焦虑了,可能我们会更焦虑。
从幼儿园的挑选到大学专业的选择,从学区房的买卖到辅导班的甄别,我们这代父母说实话,真的比上一代要焦虑得多。
但这不怪我们。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我们这代父母的要求似乎格外地高——
要有事业,要兼顾家庭,不能丧偶式育儿;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情绪稳定,要戒吼;
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人到中年不能自甘堕落,要逆袭活成女王。


这些要求,无论是对父性角色还是母性角色,似乎都不是我们父辈当年有的压力。
的确,我们生在了相对好的时代,大多数人的成长中不愁吃穿,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有视野、有见解,但我们买不起房、没有铁饭碗,国家希望我们多生孩子、晚退休,我们真的有压力,真的焦虑。
而且,这一代孩子比我们小时候难养多了,他们小小的年纪懂得太多,他们反驳我们的话一套一套的,挑不出毛病。单从辅导功课的父母“阵亡”比例来看,我们这一代完败。


所以,我们当然焦虑,我们也可以焦虑。焦虑不丢人!
但焦虑的同时,我们还是要思考几个问题——
焦虑的背后是什么?
父母的焦虑应该谁来买单?
孩子真正要“赢”的是什么?


《飞驰人生》中沈腾饰演的张弛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没有想赢,我只是不想输”。这句话不光戳中了很多中年奋斗者的泪点,也是很多人焦虑的背后原因。


谁怕输、怕谁输”?
这是一个类似“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的灵魂拷问。
首先,父母一定不想孩子输。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拿“不能输在起跑线”做文章了,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输在起跑线未必就跑不赢、一步落后也未必追不上。但有几个父母真的敢去“冒险”。于是看到别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就不淡定了;看到孩子的同班同学参加了课后补习班,也慌了;班里大多数孩子都报了奥数,立马跟上;中考选科,未来高考报志愿最重要的物理,一定要选。于是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的焦虑牵引着,忙不迭地跟随着。
其实不是孩子输不起,问题的本质在于父母怕输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怕我们输,小时候谁不对“别人家的孩子”恨得牙痒痒。但不管我们多努力,总有人比自己学习好,我们永远不是最棒的。于是这种焦虑被我们压抑下来,当我们有了孩子,这些潜伏的焦虑重新找到了出口,一股脑地涌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让孩子背了锅。


典型的父母思维是,我为你忧为你愁,所以你理应听从我的安排、教诲,按照我替你规划好的人生去走。但“比较式教育”带来的焦虑,应该由父母自己买单。你不想输,但不能利用孩子帮你赢。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他未来的样子不能只是父母教育的产物,更多应该是自我发展的结果。孩子生来的任务不是成就父母,而是创造自己的人生


如果有了孩子,父母所有的价值感都建立在孩子的教育上,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可悲的。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以及他们的内心焦虑是没有阈值的,他们总会期待孩子更优秀、自己更有成就感。这种焦虑很难随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而改变,无论名列前茅,还是成绩欠佳,父母都一样不满足。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焦虑买单。调整对孩子的期待,找到教育孩子以外自我价值的来源,为焦虑设定一个警报值,让焦虑的存在变得合理、可控。


能力
无论父母多么尽心尽力,成长终究是发生在孩子自己身上的,所有他应该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最终都要变成他的才可以。
现在很多家长从幼儿园的作业就开始焦虑,费尽心思让孩子交个完美的作业,画画、手工、小报,都亲历亲为、绞尽脑汁。但这种只注重作业质量、忽略孩子参与程度的做法,显然与老师留作业的目的、以及家庭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任何作业,锻炼、考察的主体肯定不是家长,家长展现了再卓越的个人能力都不能代表孩子的水平,这一点老师其实再清楚不过。并且,家长一开始就频繁帮孩子完成作业,一方面孩子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失去自主性;另一方面孩子也容易自信不足,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
因此,大可放下“作业不能输”的执念,将关注点放在孩子通过作业能够锻炼何种能力、培养何种习惯上。家长“输”了面子没关系,孩子“赢”了能力更重要。
责任和担当
即使放下输赢,也很少有父母舍得孩子“走弯路”。
中考选科,孩子不喜欢物理,想选自己相对擅长的科目。但家长认为选择物理将来高考的择校面最广,过早放弃,将来很可能选不到理想的专业,或是高中再想捡起来学,难度会很大。
这个考虑没毛病,但若孩子坚持,家长能够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给他“走弯路”的权利吗?
也许,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既了解又笃定,未来对自己的选择也坚定如初。走自己的路,最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所谓的“弯路”压根不会出现。
退一步说,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在未来发生了变化,高中后开始对物理感兴趣了,或者突然找到学习方法了,那么彼时重新学起来也许没那么难,再加上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更高,结果未必是坏的。
再退一步,高中后孩子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选择,想要重学物理,但非常吃力,那么这就是他应该去面对并且为自己负责的。彼时父母最忌讳打击嘲讽,指责孩子“不听老人言”,而应该鼓励、支持孩子,相信孩子有承担的勇气和能力,并以尊重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能够为自己负责,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并积极努力扭转局面,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心理资本的所有要素——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这难道不是我们希望孩子“赢”得的吗?走一些弯路又何妨。


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父母的育儿焦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焦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会变得异常焦虑。当年我们的父母未曾如此,时代使然,我们依然满身焦虑。那我们的下一代呢?
正如我们当年那些未被父母关注、未能很好处理的焦虑一样,孩子上学后,受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内在成长动力的驱使,总会有压力产生。当压力超过了所能承受的范围,焦虑的噩梦就开始了。
虽然我们难逃“最焦虑一代”的命运,但我们对自身焦虑的觉察、思考、化解,对孩子焦虑的关注、引导、转化,总能一点点产生积极的影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古装剧里无处不在的台词,放在今日,也同样贴切。


中年的我们不容易,一方面对抗着自己的油腻,一方面不可自控地为孩子焦虑着。
孩子在长大,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在成长,但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焦虑中摸索着、学习着。在这样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拼的肯定不是谁更焦虑,而是谁能控制焦虑。
做不焦虑的父母太不现实。不让无谓的焦虑过度消耗我们,与必要的焦虑和谐共处,用我们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影响并引导孩子和焦虑共存,这些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成就更好的自己,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最应该为孩子做的一件事。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