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托巴中文论坛

搜索
查看: 612|回复: 0

默多克新闻帝国危机背后的政治角力(组图)

[复制链接]

1456

主题

1467

帖子

1600

积分

爱国华侨(十五级)

积分
1600

加国新闻 版主

加国新闻 发表于 2011-7-19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其分析,默多克一向坚持保守的政治立场。不论是过去的撒切尔还是现在的首相卡梅伦都与默多克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保守党执政之后,受到在野党等其他政治力量的攻击,此时相互之间就会把一些潜规则的事情掀到桌面上。 4 P  ^3 Z' v+ L! R
' C# i5 M8 u" i' ]! u9 ?+ `
事实上,默多克的权利确实巨大,几乎影响了英国的每一次选举。
3 F: f. o' u" m, U$ d  }
  d$ O& y. v" _% ?* A+ b根据英国媒体报道,两个主要党派都讨好默多克,希望能争得他的支持----― 只要他施以援手,他们在民调中的排名就会大幅度上升。而作为回报,默多克取得越来越多的新闻蛋糕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他还组织政府采取可能妨碍他业务的监管措施。 / ^8 `; C6 l5 S4 Q) k- s3 P) e) i
9 [# s$ E  X  r8 W2 }1 G. h
默多克本来已经拥有天空广播公司39%的股份,却一直着手准备着拥有全部股份,把它变成英国版的福克斯新闻。
, ]! W- g* `/ V/ I5 b4 z" x0 D9 S) W7 G; s$ K% j3 j
“正是默多克意在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举动成为窃听丑闻被放大化的关键。因为具有跨国背景的新闻集团的垄断势力在英国太过强大,《太阳报》、《泰晤士报》都在旗下。”支庭荣认为,收购英国的天空广播公司是重大的政治事件,英国民间反对的舆论是为了避免本国话语权的一元化。 $ a4 ^" E7 L$ T; l7 x
' P" M. {. h" u
暨南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尚文博士认为,“默多克的“窃听门”事件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引发如此大的震撼,与西方社会对多元化信息体系的期待有直接关系,而新闻集团有可能使他们处在只有一种声音主导的失衡社会之中。” & C) a, D. C; Y  g6 a- [

: l' w4 D- P8 z1 g2010年英国大选之后,卡梅伦就任之后,默多克有出入唐宁街10号的特别通行证,他可以随时进去,只要打个电话,只要愿意接见他就可以,而他手下的一个总编辑卡尔森竟然能担任首相的新闻发言人如此重要的职位,由此可以看出,这里面媒体与政府的利益纠葛实在是纷繁复杂。 , T& {0 K/ R; k2 c9 `
9 k9 Q8 _8 _* w& Z) h7 V
于是有专家指出,《世界新闻报》与政府间实际上有利益交换的问题,这种利益的交换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媒体业界里都是同样存在的,而且也并无两样。
' F. c' S# A1 y& E
. g" H* }1 R# O; k* g! I, a昨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在接受网络媒体采访时预测,这次轰动全球的媒体事件之后,未来政治权力涉足媒体可能会更频繁,美国已经在用默多克此事来特别“关照”福克斯电视网。 ; o' k! N% n+ d* u

: [8 r8 I) J/ z自由VS底线 & \3 D& H  A! S' l8 A6 _

9 Y; F# ]0 ]7 Q2 X“民众担心这种窃听的手段用于自己身上,其实这种忧虑被放大了。真正面临危机的是政府机关的某一些人,他们忧虑自己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受到小报的威胁。” ; L3 Z+ n; K0 K& r6 T% P  T

3 G& i, R' J9 W8 o' E' Y《世界新闻报》的谢幕仅仅是窃听丑闻发酵的开始,如今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开始就其美国雇员可能窃听了“911”事件受害者电话一事展开调查。19日,默多克还要面对英国议会下院文化、传媒与体育委员会的问询。 1 l* n/ T  _$ a( `' E& Y
" M1 l0 w. V( u( r* E# v2 E
新闻自由与新闻伦理底线的问题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公众担心的是哪一天窃听这种手段被用到自己身上。 7 _1 d& M: b( V! C3 X7 _0 K

  u& ~- K- P$ k- v4 w6 Z# R有网友认为,窃听丑闻实际上是西方新闻界过度市场化的竞争恶果。“现在默多克的事被抖落出来,变成了千夫所指。当初,又有多少人读这默多克报纸的独家报道大呼‘爽’的。抛开我们内心最阴暗的那一面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资格指责默多克?”
8 R, c5 X4 A4 W* h6 R, f3 V! o# j
4 Q3 ?+ {& n5 ^* s1 ~网友“朝夕颜zz”发帖,“一方面大众的口味越来越重,要求爆炸性的新闻,而一方面新闻人如默多克之流又被指责。”
* d( `3 E( [+ L" P, Y* G; j3 j9 `7 K. d5 @9 l' b
网友的讨论正反映了媒体的当下困境,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和需求,充斥着诸多的潜规则,另一方面是一些需要遵守的道德底线。 : N) W. e: L, w1 E4 Q9 N& F
2 l( ^) R* n! p# \9 E! }
“不择手段制造新闻”、“在失去社会良心的耻辱中死去”、“这是西方新闻界的道德滑坡的制高点”,种种谩骂声充斥网络,不少网友与社会民众都围观凑热闹,更有甚者击掌称快,认为《世界新闻报》的关门是西方新闻界社会责任回归的一个拐点。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曼尼托巴中文网注册链接激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